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刺槐叶瘿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刺槐叶瘿蚊的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1,6.15,4.79和14.17℃,有效积温分别为62.20,281.42,124.45和55.48日.度;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01℃,有效积温为506.93日.度;刺槐叶瘿蚊在秦皇岛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5.12~5.76代。  相似文献   
2.
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 原产北美洲东部, 2006 年在中国发现, 危害刺槐叶片, 严重影响刺槐的健康生长, 已经列入我国检疫性害虫名单。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野外调查, 发现了一种广腹细蜂科天敌--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 该寄生蜂属中国新记录种。野外观察表明其对刺槐叶瘿蚊最高寄生率达84.8%, 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本文对该广腹细蜂的外部形态和初步观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亓东明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3):632-634
通过以洋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为食物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记述了龟纹瓢虫幼虫的孵化、蜕皮行为,成虫的羽化、捕食、交配、产卵行为,并对幼虫成虫的自残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幼虫孵化、蜕皮,成虫羽化后均有取食自己蜕皮时产生的残皮的行为;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行为分为搜寻、捕捉、清洁、静止排泄4个步骤;交配一般由雄虫发起,雌虫背负成虫进行交配。龟纹瓢虫每产一粒卵平均耗时3.75秒,两粒卵之间产卵时间间隔约31.75秒,每次产卵量平均12枚;龟纹瓢虫存在自残行为,成虫在食物不足时会取食幼虫和虫卵,高龄幼虫在饥饿的状态下也取食低龄幼虫和卵,且同龄幼虫之间也会出现相互咬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膜翅目:细蜂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专化性强,在自然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摸清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探讨其与刺槐叶瘿蚊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寄主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采用踏查的方法,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其寄主分布区都有分布,分布范围在26°35.451′-43°53.482′N,103°51.816′-125°15.969′E,海拔4-1 097 m。  相似文献   
5.
刺槐叶瘿蚊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诱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hiniae(Haldemann)成虫羽化、交尾、产卵行为的时间动态节律以及雌蚊性诱效果.结果表明:雌虫5:00-6:00为羽化高峰期,雄虫1:00-2:00为羽化高峰期,雌虫羽化高峰期期迟于雄虫4 h左右.雌蚊羽化后20min左右即外伸产卵器吸引雄蚊交配...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发现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该害虫原产北美洲东部,危害刺槐叶片。其危害特征十分明显:一般是3~8头幼虫群集危害,在刺槐叶片背面沿叶缘形成纵向卷曲的虫瘿,隐藏其中取食。在我国河北省秦皇岛市、辽宁省一些地区刺槐树的受害率近100%,严重影响刺槐的健康生长,进而引起次期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造成刺槐死亡。因此,该害虫对我国大面积栽培的刺槐林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发挥造成重大威胁。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7.
六斑月瓢虫成虫捕食洋槐蚜的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鹤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4):907-90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成虫对洋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进行了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拟合,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615 Nt/(1 0.00673 Nt),经χ2检验,圆盘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六斑月瓢虫成虫的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模型拟合为E=0.935.P-0.169,其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 att模型拟合为A=109.4.P-0.629。  相似文献   
8.
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调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法分析了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的原因与刺槐叶瘿蚊自身的行为习性有关或由刺槐叶瘿蚊本身与环境的异质性共同作用所造成。采用"z"字型、平行线、棋盘式、大五点、对角线5种抽样方法估计林间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虫口密度,确定对角线法调查15样方为最佳抽样方法。对土壤不同深度土层中越冬幼虫数量调查,明确最适取样深度为3cm。同时利用Iwao回归建立了理论抽样数量模型:n=t2/D2(1.1957/x珋+0.8905)。利用过筛手检和过筛水漂2种方法检数土中幼虫,对检出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虫量及检虫时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筛水漂法检虫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